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新華:深化“軟件定義” 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
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,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,是制造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。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“十四五”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》(簡稱《規劃》),為做大做強軟件產業,充分釋放“軟件定義”創新活力指明了方向。
一、“軟件定義”已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
《規劃》指出,“軟件定義”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特征和新標志,已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(一)軟件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
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關鍵核心都是軟件。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質是工業操作系統,應用服務層的核心是工業APP;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是軟件開發框架;大數據從數據的采集到分析、交易,均由軟件實現;區塊鏈本質是一種分布式數據庫軟件。軟件推動了眾多領域的發展和突破。我國基因測序、干細胞研發等重要原創性科技突破,悟空、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,以及載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深地探測、國產航母等戰略性高技術創新成果的取得,都離不開軟件的創新和支撐。
(二)軟件為文化教育提供新的創新路徑
軟件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興盛。數字敦煌平臺對敦煌石窟和相關文物進行全面的數字化采集、加工和存儲,讓不可移動的壁畫抵達世界任何角落,使千年石窟“活”了起來。學習強國APP的注冊用戶超過1.3億,日活率高達40—60%,已成為最權威的思想庫、最完整的核心數據庫、最豐富的文化資源庫。軟件助力教育更加公平、開放、靈活。教育軟件實現了網絡課程的共建互享,讓偏遠地區和疫情地區的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。2020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3.51億人,在線教育市場規模超過4800億元。
(三)軟件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能
軟件成為產業巨頭業務轉型的重點方向。199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無一家軟件企業,2000年僅有微軟1家軟件企業,2020年以軟件為主要業務的企業占7家。達索系統從達索航空獨立出來,并將其高端研發設計工業軟件推廣至全球航空制造業,并逐步延伸至水利、電力等領域。奔馳、大眾等傳統車企宣布推進軟件化轉型,以搶占未來汽車發展制高點。海爾集團圍繞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,構建了龐大的生態圈,孵化和培育了上千家小微公司,創造了上百萬就業機會。APP軟件成為互聯網的重要入口和價值實現的主要載體。據統計,蘋果App Store在2020年的收入達到了640億美元。我國是APP最大的市場,2020年我國應用商店支出達到519億美元,占全球40%。一個頭部APP就有可能誕生一家千億級企業,如今日頭條、美團等APP,為所屬企業帶來了千億市值。
(四)軟件是金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保障
軟件是金融信息系統的基礎。數據庫軟件為銀行、證券、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了安全穩定的數據管理服務。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興平臺軟件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。軟件驅動金融業務場景變革。移動支付軟件改變了人們的線下消費方式,加速“無現金”社會到來。老百姓越來越習慣使用微信、支付寶等“智能終端+二維碼”的支付方式,享受軟件帶來的便捷。據統計,2020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249.2萬億元。微信、支付寶已應用于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(五)軟件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載體
軟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使用者的意識形態。微博、微信朋友圈和小程序、抖音短視頻等軟件滿足了現代生活快節奏、碎片化的需求,成為公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。微博日活用戶超過2.2億,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戶超過4.3億,抖音日活用戶超過了6億。西方國家借助各類軟件輸出價值理念,操控輿論導向。推特、臉書等軟件經常被用來宣揚西方價值觀,成為鼓吹推翻國家政權、煽動宗教極端主義、宣揚民族分裂思想、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的工具,從中東北非的顏色革命開始,倫敦騷亂、巴黎恐怖襲擊、委內瑞拉動亂以及香港地區非法“占中”都不乏其身影。
二、我國軟件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
《規劃》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,持續加強頂層設計,建立健全政策體系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,我國軟件產業仍然取得長足進步,穩中求進,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潛力全面顯現,“軟件定義”加快賦能各行業轉型升級。
一是規模效益同步增長。軟件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4.28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.16萬億元,年均增長率達13.8%,占信息產業比重從2015年的28%增長到2020年的40%。二是標準支撐作用凸顯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制定了269項軟件國家標準、43項行業標準和一批團體標準,支撐操作系統、數據庫、辦公軟件等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,部分新興平臺軟件、應用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三是骨干企業實力提升。百強企業收入占全行業比重超過25%,收入超千億的企業達10家,2家企業躋身全球企業市值前十強。四是產業集聚效應顯現。14家中國軟件名城的軟件業務收入占全國的79%;軟件園區發展迅速,達到289家,基本覆蓋全部省份,軟件業務收入接近全國的80%。
我國軟件產業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,但綜合實力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。美國擁有微軟、谷歌、甲骨文等眾多軟件巨頭,控制著操作系統、數據庫、工業軟件命脈,占據軟件標準化的主導地位,實力處于第一梯隊。德國、英國、法國、日本等國家憑借較高的軟件工程化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,在工業軟件、嵌入式軟件領域領先,處于全球第二梯隊。我國軟件產業總體上呈現基礎弱、應用強、新興領域加速發展的特點,在應用環境、標準研制等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,處于第三梯隊向第二梯隊爬坡的關鍵時期。
三、釋放“軟件定義”創新活力,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
今年10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,要全面推進產業化、規模化應用,重點突破關鍵軟件,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,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。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遵循“應用牽引、整機帶動、生態培育”的軟件產業發展規律,推動《規劃》落地實施。
一方面,供需兩端發力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。一是深化應用牽引。聚焦船舶、航空、航天、電子等重點行業,金融、建筑、能源等重點領域,加強關鍵軟件應用推廣。通過中國軟件名城、中國軟件名園創建,引導各地開放應用場景,形成關鍵軟件應用“樣板間”。二是攻關關鍵軟件。基于應用側需求,研制基礎軟件、工業軟件標準,支撐補齊短板弱項;前瞻布局新興平臺軟件標準,通過標準引領,拓寬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領域長板優勢;完善共性技術、軟件價值和質量標準,強化基礎保障能力。三是培育開源生態。加快提升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知識產權托管、項目孵化、社區運營等方面的能力;通過“開源+標準”的方式凝聚共識,將成熟的開源成果轉化為標準,推動創新應用與經驗總結之間的迭代優化。
另一方面,充分發揮“軟件定義”的賦能、賦值、賦智作用,全面支撐制造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建設。在科技創新領域,推動大數據軟件、人工智能軟件在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中的深化應用,降低創新成本,提高創新效率。在文化教育領域,為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和開發提供優質信息技術服務,提升數字文化產業水平;推進“互聯網+教育”,構建形式多樣的在線教育平臺,推出更多優質網絡課堂,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。在經濟領域,深化軟件在工業、農業、服務業以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,加快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。在金融領域,深化軟件在金融產品、經營模式、業務流程創新等方面的應用。推動金融發展提質增效,增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。在意識形態領域,利用軟件推動多媒體傳播,拓寬主流媒體的社會化傳播渠道,構建與新業態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方式,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。
上一篇:應用數據挖掘進行客戶關系管理
下一篇:返回列表